甲基异噻唑啉酮等23种组分
Methyl isothiazolinone and other 22 kinds of components
1 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化妆品中甲基异噻唑啉酮等23种组分的含量。
本方法适用于水剂类、膏霜类、乳液类、凝胶类、油剂类、粉类和蜡基类化妆品中甲基异噻唑啉酮等23种组分含量的测定。
本方法所指的23种组分包括甲基异噻唑啉酮、2-溴-2-硝基丙烷-1,3二醇、4-羟基苯甲酸、甲基氯异噻唑啉酮、苯甲醇、苯氧乙醇、苯甲酸、4-羟基苯甲酸甲酯、氯苯甘醚、脱氢乙酸、5-溴-5-硝基-1,3-二噁烷、4-羟基苯甲酸乙酯、4-羟基苯甲酸异丙酯*、4-羟基苯甲酸丙酯、4-羟基苯甲酸苯酯*、4-羟基苯甲酸异丁酯*、4-羟基苯甲酸丁酯、4-羟基苯甲酸苄酯*、苯甲酸乙酯、4-羟基苯甲酸戊酯*、苯甲酸异丙酯、苯甲酸丙酯和苯甲酸苯基酯。
注:*成分不属于《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准用防腐剂组分。
2 方法提要
以甲醇为溶剂提取样品中甲基异噻唑啉酮等23种组分,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分离,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采用保留时间和紫外光图谱定性,峰面积定量,以标准曲线法计算含量。
本方法中各组分的检出限、定量下限和取样量为1g时的检出浓度、最低定量浓度见表1。
表1 23种组分的检出限、定量下限、检出浓度和最低定量浓度
序号 |
组分名称 |
检出限 (ng) |
定量下限 (ng) |
检出浓度 (μg/g) |
最低定量浓度(μg/g) |
1 |
甲基异噻唑啉酮 |
0.20 |
0.60 |
0.20 |
0.60 |
2 |
2-溴-2-硝基丙烷-1,3-二醇 |
5.0 |
15 |
5.0 |
15
|
3 |
4-羟基苯甲酸 |
0.70 |
2.0 |
0.70 |
2.0
|
4 |
甲基氯异噻唑啉酮 |
0.20 |
0.60 |
0.20 |
0.60 |
5 |
苯甲醇 |
10 |
30 |
10 |
30 |
6 |
苯氧乙醇 |
7.0 |
20 |
7.0 |
20 |
7 |
苯甲酸 |
1.7 |
5.0 |
1.7 |
5.0 |
8 |
4-羟基苯甲酸甲酯 |
0.40 |
1.0 |
0.40 |
1.0 |
9 |
氯苯甘醚 |
1.0 |
3.0 |
1.0 |
3.0 |
10 |
脱氢乙酸 |
1.0 |
3.0 |
1.0 |
3.0 |
11 |
5-溴-5-硝基-1,3-二噁烷 |
8.0 |
25 |
8.0 |
25 |
12 |
4-羟基苯甲酸乙酯 |
0.80 |
2.5 |
0.80 |
2.5 |
13 |
4-羟基苯甲酸异丙酯 |
0.80 |
2.5 |
0.80 |
2.5 |
14 |
4-羟基苯甲酸丙酯 |
0.80 |
2.5 |
0.80 |
2.5 |
15 |
4-羟基苯甲酸苯酯 |
1.0 |
3.0 |
1.0 |
3.0 |
16 |
4-羟基苯甲酸异丁酯 |
1.0 |
3.0 |
1.0 |
3.0 |
17 |
4-羟基苯甲酸丁酯 |
1.0 |
3.0 |
1.0 |
3.0 |
18 |
4-羟基苯甲酸苄酯 |
1.0 |
3.0 |
1.0 |
3.0 |
19 |
苯甲酸乙酯 |
2.0 |
6.0 |
2.0 |
6.0 |
20 |
4-羟基苯甲酸戊酯 |
2.0 |
6.0 |
2.0 |
6.0 |
21 |
苯甲酸异丙酯 |
2.0 |
7.0 |
2.0 |
7.0 |
22 |
苯甲酸丙酯 |
2.0 |
7.0 |
2.0 |
7.0 |
23 |
苯甲酸苯基酯 |
2.7 |
8.0 |
2.7 |
8.0 |
3 试剂和材料
除另有规定外,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6682规定的一级水。
3.1 甲醇,色谱纯。
3.2 乙腈,色谱纯。
3.3 二甲亚砜,色谱纯。
3.4磷酸(85%,V/V),分析纯。
3.5磷酸水溶液:量取磷酸(3.4)1.2 mL,加水至1000 mL,混匀。
3.6混合标准储备溶液:准确称取甲基异噻唑啉酮等23种组分的标准品适量,精确至0.0001 g,置于同一容量瓶中,先用2 mL二甲亚砜溶解,再用乙腈定容至刻度,摇匀,置于4 ℃冰箱中冷藏保存。各组分浓度见表2。
表2 甲基异噻唑啉酮等23种组分混合标准储备溶液浓度
序号 |
组分名称 |
混合标准储备溶液浓度(g/L) |
|
1 |
甲基异噻唑啉酮 |
0.60 |
|
2 |
2-溴-2-硝基丙烷-1,3-二醇 |
15 |
|
3 |
4-羟基苯甲酸 |
2.0 |
|
4 |
甲基氯异噻唑啉酮 |
0.60 |
|
5 |
苯甲醇 |
30 |
|
6 |
苯氧乙醇 |
20 |
|
7 |
苯甲酸 |
5.0 |
|
8 |
4-羟基苯甲酸甲酯 |
1.0 |
|
9 |
氯苯甘醚 |
3.0 |
|
10 |
脱氢乙酸 |
3.0 |
|
11 |
5-溴-5-硝基-1,3-二噁烷 |
25 |
|
12 |
4-羟基苯甲酸乙酯 |
2.5 |
|
13 |
4-羟基苯甲酸异丙酯 |
2.5 |
|
14 |
4-羟基苯甲酸丙酯 |
2.5 |
|
15 |
4-羟基苯甲酸苯酯 |
3.0 |
|
16 |
4-羟基苯甲酸异丁酯 |
3.0 |
|
17 |
4-羟基苯甲酸丁酯 |
3.0 |
|
18 |
4-羟基苯甲酸苄酯 |
3.0 |
|
19 |
苯甲酸乙酯 |
6.0 |
|
20 |
4-羟基苯甲酸戊酯 |
6.0 |
|
21 |
苯甲酸异丙酯 |
7.0 |
|
22 |
苯甲酸丙酯 |
7.0 |
|
23 |
苯甲酸苯基酯 |
8.0 |
4 仪器和设备
4.1高效液相色谱仪,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4.2 超声波清洗器。
4.3 0.22 µm滤膜。
4.4 离心机。
4.5 涡旋振荡器。
4.6 天平。
5 分析步骤
5.1 混合标准系列溶液制备
取混合标准储备溶液(3.6)适量,用甲醇稀释得混合标准系列溶液,各组分标准系列溶液浓度见表3。混合标准系列溶液应现用现配。
表3 甲基异噻唑啉酮等23种组分标准系列溶液浓度
组分名称 |
混合标准系列溶液浓度(μg/mL) |
||||||
甲基异噻唑啉酮 |
0.060 |
0.3 |
1.5 |
7.5 |
15 |
30 |
|
2-溴-2-硝基丙烷-1,3-二醇 |
1.5 |
7.5 |
37.5 |
187.5 |
375 |
750 |
|
4-羟基苯甲酸 |
0.20 |
1.0 |
5.0 |
25 |
50 |
100 |
|
甲基氯异噻唑啉酮 |
0.060 |
0.30 |
1.5 |
7.5 |
15 |
30 |
|
苯甲醇 |
3.0 |
15 |
75 |
375 |
750 |
1500 |
|
苯氧乙醇 |
2.0 |
10 |
50 |
250 |
500 |
1000 |
|
苯甲酸 |
0.50 |
2.5 |
12.5 |
62.5 |
125 |
250 |
|
4-羟基苯甲酸甲酯 |
0.10 |
0.50 |
2.5 |
12.5 |
25 |
50 |
|
氯苯甘醚 |
0.30 |
1.5 |
7.5 |
37.5 |
75 |
150 |
|
脱氢乙酸 |
0.30 |
1.5 |
7.5 |
37.5 |
75 |
150 |
|
5-溴-5-硝基-1,3-二噁烷 |
2.5 |
12.5 |
62.5 |
312.5 |
625 |
1250 |
|
4-羟基苯甲酸乙酯 |
0.25 |
1.25 |
6.25 |
31.25 |
62.5 |
125 |
|
4-羟基苯甲酸异丙酯 |
0.25 |
1.25 |
6.25 |
31.25 |
62.5 |
125 |
|
4-羟基苯甲酸丙酯 |
0.25 |
1.25 |
6.25 |
31.25 |
62.5 |
125 |
|
4-羟基苯甲酸苯酯 |
0.30 |
1.5 |
7.5 |
37.5 |
75 |
150 |
|
4-羟基苯甲酸异丁酯 |
0.30 |
1.5 |
7.5 |
37.5 |
75 |
150 |
|
4-羟基苯甲酸丁酯 |
0.30 |
1.5 |
7.5 |
37.5 |
75 |
150 |
|
4-羟基苯甲酸苄酯 |
0.30 |
1.5 |
7.5 |
37.5 |
75 |
150 |
|
苯甲酸乙酯 |
0.60 |
3.0 |
15 |
75 |
150 |
300 |
|
4-羟基苯甲酸戊酯 |
0.60 |
3.0 |
15 |
75 |
150 |
300 |
|
苯甲酸异丙酯 |
0.70 |
3.5 |
17.5 |
87.5 |
175 |
350 |
|
苯甲酸丙酯 |
0.70 |
3.5 |
17.5 |
87.5 |
175 |
350 |
|
苯甲酸苯基酯 |
0.80 |
4.0 |
20 |
100 |
200 |
400 |
|
注:实验室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合适的标准系列溶液浓度范围。
5.2 样品处理
准确称取样品1.0 g,精确至0.001 g,置于具塞比色管中,加入甲醇(3.1)8 mL,涡旋振荡30 s,使试样与提取溶剂充分混匀,超声提取20 min(工作频率20~43KHz,200 W),用甲醇(3.1)定容至10 mL,摇匀,以10 000 r/min离心5 min。上清液经0.22 μm滤膜过滤,取滤液作为待测溶液。粉类基质样品先加入1 mL水,蜡基样品先加1~2 mL四氢呋喃,使样品均匀分散,再加入甲醇(3.1)进行提取。
5.3参考色谱条件:
色谱柱: C18柱(5 μm,4.6×250 mm),或等效色谱柱。
流动相:溶液A:磷酸水溶液(3.5);溶液B:乙腈(3.2);梯度洗脱程序见表4:
表4 流动相梯度洗脱程序
时间(min) |
A(%) |
B(%) |
0.00 |
90 |
10 |
5.00 |
90 |
10 |
29.0 |
50 |
50 |
41.0 |
65 |
35 |
52.0 |
35 |
65 |
57.0 |
5 |
95 |
62.0 |
90 |
10 |
67.0 |
90 |
10 |
流速:1.0 mL/min;
柱温:30 ℃;
进样量:10 μL;
检测波长:甲基异噻唑啉酮、甲基氯异噻唑啉酮、苯氧乙醇、脱氢乙酸的测定采用280 nm,4-羟基苯甲酸、苯甲醇、4-羟基苯甲酸甲酯、4-羟基苯甲酸乙酯、4-羟基苯甲酸异丙酯、4-羟基苯甲酸丙酯、4-羟基苯甲酸苯酯、4-羟基苯甲酸异丁酯、4-羟基苯甲酸丁酯、4-羟基苯甲酸苄酯、4-羟基苯甲酸戊酯的测定采用254 nm,2-溴-2-硝基丙烷-1,3-二醇、苯甲酸、氯苯甘醚、5-溴-5-硝基-1,3-二噁烷、苯甲酸乙酯、苯甲酸异丙酯、苯甲酸丙酯、苯甲酸苯基酯的测定采用230 nm。脱氢乙酸的测定也可选择采用310 nm。
5.4 测定
在“5.3”参考色谱条件下,取混合标准系列溶液(5.1)分别进样,进行色谱分析,以标准系列溶液浓度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取“5.2”项下的待测溶液进样,进行色谱分析,根据保留时间和紫外光图谱定性,测得峰面积,根据标准曲线得到待测溶液中各测定组分的浓度,按“6”计算样品中各待测组分的含量。
注:(1)4-羟基苯甲酸与4-羟基苯甲酸盐保留时间一致,苯甲酸与苯甲酸盐保留时间一致,脱氢乙酸与脱氢乙酸盐保留时间一致,测定结果均以酸计。(2)4-羟基苯甲酸丁酯和4-羟基苯甲酸异丁酯为同分异构体,4-羟基苯甲酸异丁酯和4-羟基苯甲酸苄酯不属于《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准用防腐剂组分。若样品中检出4-羟基苯甲酸异丁酯或4-羟基苯甲酸苄酯时,应注意与4-羟基苯甲酸丁酯的分离度,若未达到基线分离,建议采取峰谷分割的积分方式。
6分析结果的表述
6.1计算
式中:ω——样品中甲基异噻唑啉酮等23种组分的含量,μg/g;
ρ——试样溶液中甲基异噻唑啉酮等23种组分的浓度,μg/mL;
V——样品定容体积,mL;
m——样品取样量,g。
D——稀释倍数(如未稀释则为1)。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0%。
6.2 回收率和精密度
多家实验室验证在定量下限浓度附近回收率为80.0%~115.0%,相对标准偏差小于等于9.7%;其他浓度回收率为81.9%~114.6%,相对标准偏差小于等于9.5%。
7 图谱
(1. 甲基异噻唑啉酮,2. 2-溴-2-硝基丙烷-1,3-二醇,3. 4-羟基苯甲酸,4. 甲基氯异噻唑啉酮,5. 苯甲醇,6. 苯氧乙醇,7. 苯甲酸,8. 4-羟基苯甲酸甲酯,9. 氯苯甘醚,10. 脱氢乙酸,11. 5-溴-5-硝基-1,3-二噁烷,12. 4-羟基苯甲酸乙酯,13. 4-羟基苯甲酸异丙酯,14. 4-羟基苯甲酸丙酯,15. 4-羟基苯甲酸苯酯,16. 4-羟基苯甲酸异丁酯,17.4-羟基苯甲酸丁酯,18. 4-羟基苯甲酸苄酯,19.苯甲酸乙酯,20. 4-羟基苯甲酸戊酯,21. 苯甲酸异丙酯,22. 苯甲酸丙酯,23. 苯甲酸苯基酯)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甲基异噻唑啉酮等23种组分信息
序号 |
标准品 |
相对分子质量 |
纯度/% |
CAS |
分子式 |
|
1 |
甲基异噻唑啉酮 |
115.06 |
95.0 |
2682-20-4 |
C4H5NOS |
|
2 |
2-溴-2-硝基丙烷-1,3-二醇 |
199.98 |
98.0 |
52-51-7 |
C3H6BrNO4 |
|
3 |
4-羟基苯甲酸 |
138.12 |
99.0 |
99-96-7 |
C7H6O3 |
|
4 |
甲基氯异噻唑啉酮 |
149.56 |
99.0 |
26172-55-4 |
C4H4ClNOS |
|
5 |
苯甲醇 |
108.13 |
100.0 |
100-51-6 |
C7H8O |
|
6 |
苯氧乙醇 |
138.16 |
99.0 |
122-99-6 |
C8H10O2 |
|
7 |
苯甲酸 |
122.1 |
100.0 |
65-85-0 |
C6H5COOH |
|
8 |
4-羟基苯甲酸甲酯 |
152.15 |
99.0 |
99-76-3 |
C8H8O3 |
|
9 |
氯苯甘醚 |
202.63 |
98.0 |
104-29-0 |
C9H11ClO3 |
|
10 |
脱氢乙酸 |
168.15 |
98.0 |
520-45-6 |
C8H8O4 |
|
11 |
5-溴-5-硝基-1,3-二噁烷 |
212 |
98.0 |
30007-47-7 |
C4H6BrNO4 |
|
12 |
4-羟基苯甲酸乙酯 |
166.2 |
99.0 |
120-47-8 |
C9H10O3 |
|
13 |
4-羟基苯甲酸异丙酯 |
180.2 |
99.0 |
4191-73-5 |
C10H12O3 |
|
14 |
4-羟基苯甲酸丙酯 |
180.2 |
100.0 |
94-13-3 |
C10H12O3 |
|
15 |
4-羟基苯甲酸苯酯 |
214.2 |
99.0 |
17696-62-7 |
C13H10O3 |
|
16 |
4-羟基苯甲酸异丁酯 |
194.2 |
99.0 |
4247-02-3 |
C11H14O3 |
|
17 |
4-羟基苯甲酸丁酯 |
194.2 |
99.0 |
94-26-8 |
C11H14O3 |
|
18 |
4-羟基苯甲酸苄酯 |
228.25 |
98.0 |
94-18-8 |
C14H12O3 |
|
19 |
苯甲酸乙酯 |
150.17 |
100.0 |
93-89-0 |
C9H10O2 |
|
20 |
4-羟基苯甲酸戊酯 |
208.25 |
97.0 |
6521-29-5 |
C12H16O3 |
|
21 |
苯甲酸异丙酯 |
164.2 |
99.0 |
939-48-0 |
C10H12O2 |
|
22 |
苯甲酸丙酯 |
164.2 |
99.0 |
2315-68-6 |
C10H12O2 |
|
23 |
苯甲酸苯基酯 |
198.22 |
99.0 |
93-99-2 |
C13H10O2 |
附录B(资料性附录)
甲基异噻唑啉酮等23种组分的结果确证
如液相色谱方法中检出结果存在不确定因素,可采用液相色谱-质谱法或气相色谱-质谱法进行确证。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如样品中检出的色谱峰的保留时间与标准溶液中对应成分一致,所选择的监测离子对的相对丰度比与相当浓度标准溶液的离子对相对丰度比的偏差不超过表1规定范围,则可判断样品中存在对应的待测成分。
表1 结果确证时相对离子丰度比的最大允许偏差
相对离子丰度(K) |
K>50% |
50%≥K>20% |
20%≥K>10% |
K≤10% |
允许的最大偏差 |
±20% |
±25% |
±30% |
±50% |
B.1 液相色谱-质谱确证
B.1.1参考色谱条件
色谱柱:C18柱(2.7 μm,4.6×100 mm),或等效色谱柱;
流动相:溶液A:5 mmol/L乙酸铵-水溶液;溶液B:5 mmol/L乙酸铵-甲醇溶液;
表2 正离子梯度洗脱程序
时间(min) |
A(%) |
B(%) |
0.00 |
95 |
5 |
1.00 |
95 |
5 |
3.00 |
40 |
60 |
6.00 |
5 |
95 |
12.00 |
5 |
95 |
12.10 |
95 |
5 |
15.00 |
95 |
5 |
表3 负离子梯度洗脱程序
时间(min) |
A(%) |
B(%) |
0.00 |
95 |
5 |
4.00 |
95 |
5 |
8.00 |
50 |
50 |
16.00 |
10 |
90 |
20.00 |
5 |
95 |
20.10 |
95 |
5 |
24.00 |
95 |
5 |
流速:0.45 mL/min;
柱温:30 ℃;
进样量:2 μL。
B.1.2参考质谱条件
离子源:电喷雾离子源(ESI);
监测模式: 正、负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监测离子对及相关电压参数设定见表4;
气帘气流速:10 L/min;
碰撞气流速:12 L/min;
离子源气1流速:50 L/min;离子源气2流速:50 L/min;
离子源加热温度:500 ℃;
离子化电压:-4500 V(负离子模式),5500 V(正离子模式)。
表4 质谱监测离子对及相关电压参数设定表
序号 |
组分名称 |
母离子(m/z) |
子离子(m/z) |
DP(V) |
CE(eV) |
监测 模式 |
1 |
甲基异噻唑啉酮 |
116 |
100.9 |
80 |
26 |
正离子 |
84.9 |
80 |
32 |
||||
2 |
甲基氯异噻唑啉酮 |
150 |
86.9 |
90 |
47 |
|
58 |
90 |
31 |
||||
3 |
2-溴-2-硝基丙烷-1,3-二醇 |
170 |
87.9 |
100 |
25 |
负离子 |
80.8 |
100 |
15 |
||||
4 |
4-羟基苯甲酸 |
136.7 |
92.9 |
100 |
21 |
|
65.1 |
100 |
40 |
||||
5 |
4-羟基苯甲酸异丁酯* |
193 |
92.1 |
90 |
30 |
|
136.1 |
90 |
23 |
||||
6 |
4-羟基苯甲酸丁酯* |
193 |
92 |
90 |
30 |
|
136 |
90 |
23 |
||||
7 |
4-羟基苯甲酸异丙酯* |
179.2 |
92.1 |
85 |
27 |
|
137 |
85 |
20 |
||||
8 |
4-羟基苯甲酸丙酯* |
179.2 |
92.1 |
85 |
27 |
|
137 |
85 |
20 |
||||
9 |
4-羟基苯甲酸乙酯 |
165 |
92 |
83 |
26 |
|
137.2 |
83 |
19 |
||||
10 |
4-羟基苯甲酸甲酯 |
150.7 |
92 |
75 |
24 |
|
135.8 |
75 |
18 |
||||
11 |
苯甲酸 |
121 |
120 |
130 |
30 |
|
77 |
130 |
15 |
||||
12 |
脱氢乙酸 |
166.6 |
82.9 |
38 |
24 |
|
123 |
37 |
14 |
||||
13 |
4-羟基苯甲酸苄酯 |
226.6 |
135.7 |
77 |
20 |
|
91.9 |
78 |
34 |
||||
14 |
4-羟基苯甲酸苯酯 |
213.4 |
65 |
64 |
66 |
|
93.1 |
65 |
50 |
||||
15 |
4-羟基苯甲酸戊酯 |
207.1 |
136 |
100 |
22 |
|
92 |
100 |
41 |
注:*为同分异构体需有效分离;当采用不同质谱仪器时,仪器参数可能存在差异,测定前应将质谱参数优化到最佳。
B.2气相色谱-质谱确证
B.2.1 参考色谱条件
色谱柱:6%氰丙基苯基-94%二甲基聚硅氧烷(30 m×250 µm×1.4 µm),或等效色谱柱;
程序升温:初始温度40 ℃,保持1 min,以40 ℃/min升至80 ℃, 20 ℃/min升至150 ℃, 15 ℃/min升至170 ℃,保持1.7 min,以10 ℃/min升至260 ℃,保持5 min;
载气:氦气,纯度≥99.999 %;流速:1.0 mL/min;进样口温度:250 ℃;进样方式:分流进样;分流比:5:1;进样量:1 μL。
B.2.2参考质谱条件
电离方式:电子轰击电离源(EI);电离能量:70 eV;传输线温度:250℃;离子源温度:230 ℃;四级杆温度:150 ℃;溶剂延迟时间:5 min ;监测方式:选择离子监测(SIM)。各组分的参考特征离子见表5。
表5 各组分的的质谱参考特征离子
序号 |
组分名称 |
特征离子(m/z) |
||||
1 |
苯甲醇 |
108 |
79 |
107 |
77 |
|
2 |
苯氧乙醇 |
94 |
138 |
77 |
107 |
|
3 |
氯苯甘醚 |
128 |
130 |
202 |
|
|
4 |
5-溴-5-硝基-1,3-二噁烷 |
135 |
137 |
107 |
85 |
|
5 |
苯甲酸乙酯 |
105 |
77 |
122 |
150 |
|
6 |
苯甲酸异丙酯 |
105 |
77 |
123 |
164 |
|
7 |
苯甲酸丙酯 |
105 |
164 |
59 |
77 |
|
8 |
苯甲酸苯基酯 |
105 |
77 |
51 |
198 |